■ 張莉萍
今年的春晚,岳云鵬在他的相聲《年三十的歌》里統計了一組數據。截至2021年央視春晚播出前,以往歷屆央視春晚共計時長169小時。其中,語言類作品67個小時,魔術雜技6小時23分鐘,戲曲8小時17分鐘。春晚舞臺上出現過的歌曲約769首。數據一出,仿佛每個人都在這數字里看到了自己,不用歌聲響起,不用畫面重放,一年一年從搬著小板凳坐在爸爸媽媽身旁,到自己帶著小朋友去解釋春晚是什么,都歷歷在目。 從前覺著算數無趣,明明一個計算器能解決的事情,一定要背上一頁又一頁的公式,后來卻鬼使神差入了數學系,用了七年時間來求證那些背過的公式。從“心中有數”的迎新晚會到“后會有七”的畢業晚會,直至站在“不出假數”的統計標志下。于是這些年來,年歲增長,竟也漸漸懂了數據中三餐四季,歲月變遷,統計路上皆是生活。 凜冬散盡,驚蟄而至,雨水增多,香椿發芽,去年冬天種下的一撮小蔥經過一場春雨,也挺直了腰桿。逢五逢十的采價日,菜場上依然有我們調查員的采價身影,萬物逢春,菜價較春節期間快速回落。企業高校的食堂較往日忙碌起來,企業復工復產調查如約而至,電話調查,走訪企業,節后復工平穩有序,生產經營持續穩定。 夜來南風起,小麥覆隴黃。麥子成熟,遍野金黃,農業調查的實割實測也拉開序幕。調查人迎著朝陽一腳踏進田間,農調人一個個身影已經早早起航,深入農村一線,踏進田間地里,在脫粒機、測水儀、電子秤之間忙碌,收割、脫粒、去雜、晾曬,直至戴月荷鋤歸。同一時間,高溫下出發的還有統計執法檢查小分隊,執法儀、筆記本,核賬本、對臺賬,綠樹陰濃夏日長。 轉眼秋冬至,柿子高掛枝頭。一月一次的月度勞動力調查訪戶的腳步從未停下,跟著調查員入戶,春天看花,秋天看樹。有一天訪戶路過舊日的國企改制解散后的工廠舊址,遠遠看見荒廢的空地上有人爬在一棵野柿子樹的枝頭摘柿子,秋風凜冽,柿子金黃,甚是好看。小時候柿子倒是很常見的,每家每戶門口都可以長一棵柿子樹,柿子樹常常壓彎了樹枝也不愿停下生長。與蘋果、梨不一樣,柿子在還是綠色的少年時就被摘下來,拿著帶鉤的長竹竿,輕輕勾住樹枝,稍微一抖動,柿子就從枝頭掉落,樹下的人兜起衣服,照著柿子掉落的方向滿地跑著接。一不小心砸中個腦袋,周圍一陣哈哈大笑。接著它們被藏進裝米的袋子里,過了十天半月柿子就被捂熟了,從青轉紅,軟糯軟糯的。所以在居民收支調查的賬本里,從前的賬本應該少有柿子,可是歲月變遷,小時常見的柿子樹品種日漸成了景觀樹,隨之賬本里出現的是火晶柿子,個小而色澤光亮。 就像有人執著用照片記錄回憶,說翻一翻老相冊,往事一樁樁一件件浮現眼前;有人執著于味道去懷念,說味道不能寫只能聞,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,柑橘調、木質香,晴朗的天空、雨后的大地都是記憶。大約我們年齡越大,便越執著于這些數字,我們看著它們產生,分析它們存在的方式,說明其現狀,也終將成為它們的一部分。
|